日期:2025-09-23 12:29:38
秋分至,昼夜均,寒暑平,正是调养身体的好时机。
今天是9月23日,我们迎来了秋分节气。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”。秋分后,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,北半球昼短夜长愈发明显,气温下降加快。
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,秋分象征着自然的平衡之道,也正是我们调节身体、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期。
秋分气候特点与健康影响
秋分后,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快速而明显,凉风习习、碧空澄澈、丹桂飘香、蟹肥菊黄,是秋分的标志性景色。但与此同时,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,气温下降加快,寒凉气氛日渐浓郁。
秋分节气最显著的特点是“寒”与“燥”相伴而来。秋分前因仍残留夏季的余热,空气干燥且温度偏高,称为 “温燥” ;而秋分后冷空气增多,气温下降,“燥”与“寒”结合形成 “凉燥”。 这对我们的健康会产生多方面影响:
展开剩余75% 心脑血管疾病高发:天气寒冷导致血管收缩,血压增高,加上空气干燥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呼吸道疾病增多:气温下降及空气干燥,会降低呼吸道黏膜抵抗力胃肠道敏感: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,易引发胃肠道疾病悲秋情绪易现:万物萧条,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忧郁伤感情绪饮食调养:滋阴润燥为上策
“秋气燥,宜食麻以润其燥”。 秋分时节的饮食应以清润、温润为主,少辛添酸,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。
推荐食物:
蔬果类:藕、荸荠、甘蔗、秋梨、柑橘、山楂、苹果、葡萄、百合、银耳、柿子、芝麻等汤品推荐:青萝卜陈皮鸭汤、玉竹百合猪瘦肉汤、沙参麦冬瘦肉汤等秋分饮食禁忌:
减少辛辣燥热之物:如生姜、花椒、烈酒等,这些食物会加速体内水分流失避免寒凉瓜果:如西瓜、甜瓜等夏季消暑瓜类,易损伤脾胃阳气节制肥甘厚味:高脂肪、高糖食物会增加肠胃负担推荐药膳:沙参麦冬瘦肉汤
用半斤瘦肉加30克的沙参、30克麦冬,加点大枣、生姜煮开,然后用小火再炖30分钟,加盐调味即可。此汤有生津润肺的功效,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。
起居作息:早卧早起防寒凉
秋季,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,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顺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,宜早睡早起。早睡顺应阴精的收藏,以养“收”气;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长,使肺气得以舒展。
衣着方面,俗话说“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”,但秋冻要掌握度,不能过度。如果气温低于18摄氏度,还应适当增加衣物。特别要注意脚部保暖,“百病从寒生,而阳气在足、在下”,所以脚踝、膝关节、腰这些部位要特别注意。
睡前泡脚是秋分时节不错的养生方法。泡脚最适宜的时间是19:00—21:00,这是肾经气血最亏的时间,水温以40℃左右为宜,时间15-30分钟。
运动养生:适量为宜忌大汗
秋季养生,以 “收” 为主。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、活动量不大的项目,如步行、打太极拳、骑自行车、跳舞等,以周身微热、尚未出汗最佳,汗出即可停止,切勿大汗淋漓。
秋高气爽,是登高远眺的好时节,山林地带空气清新,大气中的浮尘和污染物较少,对身心健康尤为有益。扩胸运动也能帮助强化心肺功能,改善呼吸。
情志调养:保持乐观化解悲秋
按照中医五行学说,肺属金,与秋气相应,在志为忧。秋季日照减少,气温渐降,花木凋零,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忧郁伤感情绪。
调节情绪方法:
多晒太阳:促进生成维生素D,好吸收钙质,对心情有益培养兴趣爱好:通过听音乐、绘画、书法等方式来调节情绪多交流沟通:与亲友相聚,避免孤独感滋生登高远眺:开阔视野,让内心宁静,宽容豁达特殊人群秋分养生要点
心脑血管疾病患者:秋季特别是天刚刚转冷的时候,一定要多多注意,定期监测血压,按时服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:注意保暖,避免受凉,可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预防感染年老体弱者:对冷的敏感性较高,在秋季要要注意衣服的增减,避免受凉感冒脾胃虚弱者:水果吃多了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,可煮熟食用秋分是阴阳平衡的节气,也是我们调整身体迎接寒冬的关键期。通过科学的饮食、作息、运动和情志调养,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,保持健康身心。
秋分养生,平衡为要,愿您在这美好的金秋时节,收获健康与平静!
【温馨提示】本文仅供参考,个人体质差异较大,如有具体健康问题,请及时咨询专业医师。
发布于:湖北省天宇优配-配资网站查询-便捷股票配资-股票配资15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