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7-10 11:27:04
在古代奸臣的历史中,有一个人物永远无法被人们遗忘与痛恨,他便是费仲,一个为昏君所利用的权臣。虽然据说费仲的后代遍布全国,然而奇怪的是,至今没有人会将他当作祖宗来祭拜。究竟为何会如此呢?若你感到好奇,不妨随小编一探究竟。
(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,感谢原作者。如有侵犯版权,请及时联系删除。图片与正文内容无关,请勿对号入座。)
商朝末年,天下的最高统治者是商纣王。纣王原本才智出众、勇猛过人,他热衷于对外征战,攻占其他部落,堪称一位雄才伟略的帝王。可以说,若商纣王一直沿着这样的道路走下去,他定会成为历史上少数几位杰出的君王之一。然而,命运弄人,纣王遇到的两位关键人物,却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,他们便是妲己与费仲。
展开剩余76%妖艳的妲己,早在《封神演义》中就以迷惑纣王、祸害朝臣为人熟知,她不仅通过美色让纣王神志不清,还使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,忠良之臣纷纷死于非命。而更加危险的,正是那个不为人知的权臣——费仲。他是个典型的小人,贪婪、好色、心狠手辣,几乎没有做不出的恶事。可以说,商朝的灭亡,与费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。
据《封神演义》记载,当西伯侯姬昌因不满纣王暴政,试图联合诸侯起义时,这一阴谋被崇侯虎揭露,致使纣王决定出兵讨伐。最终,谋臣建议,采取巧计将西伯侯姬昌骗至朝歌软禁。西伯侯被囚禁后,周国上下震惊,众多周国人开始集结力量,准备联合反抗。这时,周国使者用重金和美人贿赂了费仲,使他通过巧言令色成功说服纣王释放西伯侯。然而,纣王未曾料到,正是这一愚昧的决定,成了商朝灭亡的导火索。从此以后,后代的君王将费仲视为反面教材,时常以“亲贤臣,远小人”来警戒自己,避免重蹈覆辙。
在历史的记载中,费仲的形象往往是负面的。《韩非子》一书中提到,费仲曾劝说纣王,为了防止西伯侯姬昌这种仁义之人威胁到商纣王的权力,应该尽早将其除掉。费仲认为,姬昌修养仁义,深受诸侯敬仰,若任其发展,必会挑战纣王的统治。因此,他建议纣王采取先发制人的措施,将其剿除,以免日后成为潜在威胁。但纣王对此不以为然,认为过早杀害一位仁德之人会引来众怒,影响商朝的名声。从现代的角度来看,费仲的行为确实邪恶不堪,历史上的负面评价也未曾改变他奸臣的身份。
《封神演义》的后半部分,描写了周朝的建立以及姜子牙为功臣封神的情节。而其中最令人意外的是,姜子牙居然为许多反派人物也封了神。有人指出,这其中蕴含着一种深意,那便是“邪恶与灾祸”的神祇同样需要存在,这样商纣王一党才能得以成仙。费仲也未能例外,他被封为“勾绞星”,这一名字含义复杂,但本质上象征着纠缠不清和带来混乱。正因如此,任何人都不愿意与他有过多的关联,否则就会像被他纠缠一样,陷入无尽的困扰与混乱。
随着故事的发展,一个疑问逐渐浮现,那就是费仲是否有后代。为了探究这一问题,我们需要了解费姓的来源。费姓源自于古代的费国,而费仲正是费国的后裔。费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时期,伯益凭借自己的功绩获得了费地封号,之后费国便成为这一地区的统治者。随着时间流逝,费国的人民将“费”作为自己的姓氏,而后代也繁衍生息,最终费仲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代表人物。
然而,尽管费姓的历史源远流长,遍布全国,费仲的后代却极少有人自豪地认他为祖先。这其中的原因并不难理解——费仲的身份作为奸臣,实在让人难以敬奉。更何况,商朝作为历史上最早的朝代之一,其统治的结束便意味着费仲作为“奸臣”的身份永远难以抹去。设想一下,假如你是某个家庭的后代,功成名就之后,你会愿意将这位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奸臣当作自己的祖宗吗?显然,接受这样的身份不仅对个人声誉无益,甚至会影响到后代的前途与发展。
辛弃疾在词中曾写道:“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。”这句话深刻道出了名望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。像包拯、狄仁杰这样公正廉明的历史人物,他们的后代得到了世人的尊敬和敬仰,传承了他们的美名。而与之相对的是,许多奸臣佞臣,最终因丧失道德,失去了名声,成为历史的污点。费仲就是这类人物的典型,他的后代因其恶行而羞于认祖归宗,这无疑是一个悲哀的结局。
参考资料:《封神揭秘》李艳萍著,吉林出版社出版
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,特约历史撰稿人:常山赵子虫
发布于:天津市天宇优配-配资网站查询-便捷股票配资-股票配资15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